江淮领袖,醉美滁州,一码游滁州欢迎您!

旅游导航
首页  >  非遗  >  滁州非遗  >  来安县非遗  >  洪山戏

洪山戏

优惠价: 优惠价:电询
销量:0| 0条点评
产品类型:
是否可退:
不可退
立即预订
  • 付款方式:

产品详情 客户评价 我要咨询 立即预订
产品详情

         洪山戏为来安县独有,历史悠久,韵味独特。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傩戏,后发展成为香火戏,清代中叶,在香火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雏形。洪山戏流传于皖东的来安、天长、明光,苏北的扬州、六合、仪征、邗江等地,至今有300多年历史。
        洪山戏剧目丰富,有200多个传统和现代剧目,《唐六本》《合同记》《陈三两爬堂》等是洪山戏的传统剧目。抗日战争时期,人们创作了《保家乡》《生产互助》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洪山戏剧目。
        洪山戏表演形式从“三出例戏”发展到“推衫子” “打四门斗子”,逐步程式化,形成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风格,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,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。
洪山戏的唱腔分三类,有锣鼓伴奏类、祈神类和民间小调类,唱腔粗犷质朴、高亢嘹亮。历代洪山戏艺人对原有的洪山戏曲调进行大胆改革创新,兼收并蓄各类民间小调,促进了洪山戏唱腔的发展。洪山戏常用曲调有30多种,其中“七字调”“十字调”最为传神。起初,洪山戏演唱伴奏只有锣鼓,后来添加了丝、弦、管、笛,美化了唱腔,使洪山戏戏曲音乐的旋律更趋优美,为民间戏曲音乐的传承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1958年,来安县成立了专业的来安县洪山戏剧团,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桂平老师的指导下,挖掘、整理了以《赶山塞海》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剧目,还创作了以《远征高歌》《万山红遍》为代表的现代洪山戏,深入苏皖两省农村巡回演出,深受当地群众欢迎。
        2006年,洪山戏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。

客户点评
回程归来发表点评即可获赠积分,
获得的积分可在下次消费时抵用部分现金。
我要评论
我要咨询
提交 验证码: 昵称: 手机号码:
大家都在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