秧歌灯又名宝塔灯,明末清初,发源于来安县南部圩区汊河镇、大英镇一带,流传于安徽省来安县、江苏省江浦、六合,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。
秧歌灯的表演形式由三部分组成:一是跑阵,二是花场,三是坐场。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、对唱、齐唱;演唱的是民间小调,伴奏乐器有二胡、笛子、三弦、琵琶、扬琴、锣鼓。
跑阵是集体舞,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,最少为13人,最多有百人以上。对唱时每三人为一组,每组一男二女(过去女角为男子扮演)。
花场也称为小场,为分组表演的歌舞。秧歌灯的每次演出都有多个花场。每个花场唱一至数首秧歌小调,伴舞蹈和插科打诨的表演,轻松活泼,丰富多样。常唱的秧歌小调有《金垛子》《风摆柳》《剪剪花》《八段锦》《跌断桥》《鲜花调》等曲目。坐场一般在夜晚表演,演唱小戏折子戏,剧目有《断桥》《武松杀嫂》《宋江杀惜》。
2006年,秧歌灯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