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鼓是流传在皖苏两省淮河域间的民间曲艺演唱形式,因其演唱时一手持鼓,一手敲打伴奏,得名为端鼓。
据传端鼓起源与当年秦王李世民举办盛大的水陆大会有关,后来用于船民祭祀和文化活动。端鼓艺人多为家传,极少有收徒传艺。
端鼓的演唱形式近似于戏剧,以唱为主,兼有角色扮演,但又不象戏剧中具备完整的表演程式和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的行当之分。船民们因生产劳动、生活习惯,多在冬季休闲时期,或有红白喜事、祭祀活动等,以祭祀活动为名,行民间娱乐之实。
端鼓的唱腔全部用击鼓伴奏,故只有鼓谱而无曲谱,唱腔亦只分男、女两个调子,没有曲牌之分。端鼓已被安徽省曲艺志列入条目。1997年参加安徽省第四届花鼓灯节表演的端鼓《丰收渔鼓》荣获演出二等奖。
2008年,端鼓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