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淮领袖,醉美滁州,一码游滁州欢迎您!

旅游导航
首页  >  非遗  >  滁州非遗  >  凤阳县非遗  >  凤阳唢呐

凤阳唢呐

优惠价: 优惠价:电询
销量:0| 0条点评
产品类型:
是否可退:
不可退
立即预订
  • 付款方式:

产品详情 客户评价 我要咨询 立即预订
产品详情

         流传在凤阳境内的唢呐吹奏艺术历史悠久,内容丰富。民国期间,凤阳县总铺镇孙家班、临淮关镇尹家班最为出名,是由当时的县衙“鼓乐班”转为民间班底。
建国前后,以刘凤鸣、刘凤桐两兄弟的唢呐班子(俗称“东山”“西山”)名震淮河两岸。一九五二年,刘凤鸣被聘为安徽省艺术学校专职唢呐教师,刘凤桐被请到中央乐团做专业唢呐演奏员和指导老师。他们演奏的一些名曲如《百鸟朝凤》等,被录音或灌制的唱片在国内广泛流传。
        70年代开始,民间艺人安广珍、禅修等老艺人纷纷带徒授艺,培养了大批人才。一九七二年,唢呐和小乐队合奏的曲目《喜庆丰收》参加安徽省文艺调演,受到好评。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二十年内,凤阳县文化部门举办十多次以唢呐为主的民间吹打乐比赛。目前,全县境内有唢呐吹奏班子五十多个,其中演奏水平较高的有:刘府的“谢成德班”、大庙的“汪家军班”和府城镇的“伊德保班”等。
        凤阳唢呐的传承载体主要是吹打乐班子,传承形式是老艺人带徒授艺。老艺人所收的徒弟有的是自家子孙,也有些是喜欢民间器乐的青少年,没有正规曲谱,全靠口授手教示范。徒弟艺技成熟后可自行组班收徒,代代传承下去。

客户点评
回程归来发表点评即可获赠积分,
获得的积分可在下次消费时抵用部分现金。
我要评论
我要咨询
提交 验证码: 昵称: 手机号码:
大家都在问